首页 > 育儿 > 正文

孩子3岁前,这么做,你能为他多挣3200万!

2019-04-23

作者:嘟妮的爸爸

本文由:家长会了么(jiazhanghuileme)

1

如果这3200万是钱,总有花光的一天。

我们谈的当然不是钱,而是某些伴随一生的东西。

在揭开3200万的秘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项研究。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Dr. Dana Suskind)是芝加哥大学妇科和儿科教授,她在一次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中发现:

两个患儿,扎克和米歇尔,在成功植入耳蜗之后,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康复结果——

扎克性格开朗,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阅读已经达到了正常的三年级水平;

米歇尔也是三年级,却只能在特殊教室里使用简单的手语,阅读停留在幼儿园水平。

萨斯金德博士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问题出在两个患儿的家庭环境上。

扎克的家人始终把他当做正常的孩子,甚至为了弥补这些年的缺失,而与扎克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谈话;

而米歇尔的家庭或许是习惯了安静,在术后并未对沟通给予重视,使得米歇尔仍然像是失聪的状态。

所以手术的成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人工耳蜗只是一个赋予孩子听力的辅助工具,一旦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即便听力得到恢复也是徒劳。

2

由此可见,对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家庭环境中的语言使用,塑造了孩子之间的差别。

很少有父母意识到,这种差别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发生作用:

婴儿时期,孩子的大脑每天都在快速运转,神经元不断的连接和断开,听到更多词汇的孩子接收到的刺激更多,神经元也因此更加发达。

长此以往,不同孩子在语言学习上的贫富差距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去理解,这种语言的贫富差距是由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教育风格决定的。

现在,我们要揭开3200万的秘密了,请大家仔细比较以下几组数据(单词指英文单词)

  • 13-36个月的孩子中,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487句话/小时

工人家庭的孩子——301句话/小时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178句话/小时

  •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4500万个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1300万个

  • 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1116个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525个

  • 1年内听到的积极词汇数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16.6万个

工人家庭的孩子——6.2万个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2.6万个

  • 1年内听到的禁忌词汇数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2.6万个

工人家庭的孩子——3.6万个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5.7万个

3

所以,我们说的3200万,是指一个3岁孩子可能比另一个3岁孩子累计多听到3200万个单词。

对上面这批数据,我们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补充,比如:

在儿童所使用的语言中,平均有95%的词汇是和父母一致的

在长到9个月以后,不同孩子之间开始出现表达和沟通方式上的差异;

一个中产家庭使用到的积极的正面的词汇量,远多于消极的负面的词汇量;

那些忙于生计的家庭,更多使用的是不允许、不可以、不能够等强制否定的词汇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在代表作《不平等的童年》(Unequal Childhoods)中谈到了这个问题:

“在美国,是社会阶级的背景构建并转变了个体行为,对于所追求的人生道路,我们的选择既不是平等的,也不是自由的。

在过去40年内,美国家庭收入不均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越来越显著的体现。

美国有超过半数的孩子生活在低收入家庭,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更多是那些粗鄙的俚语。

中国有许多父母迷信早教,但事实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如说是对父母早期家庭教育的一种检验。

4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给孩子营造语言环境?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说负面表达是应该回避的,那是否赞美对孩子来说就绝对适用?

相信有很大比例的家长习惯对孩子说:我家宝宝最棒啦!我家宝宝最聪明啦!我家宝宝最漂亮啦!

如果你经常这样无视具体情境的夸孩子,结果可能是这样:

若干年后,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会无法接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超越自己,因为在他所接受的信息里,只有他自己才是最厉害的那个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在她的名作《终身成长》中就提到:

“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称赞,它就会变成一种负面力量,一种让学生消极且依赖他人观点的麻醉剂。

所以即便是想夸孩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夸孩子聪明(也就是夸他天赋高)还是夸孩子努力,效果天壤之别。

尽管以成年人比较现实的视角来看,努力并不必然带来成功,但对孩子来说,强调努力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我再努力一点,我就能变得更好”,这种成长型思维能让孩子变得更坚韧、更有决心、更能吃苦耐劳。

5

萨斯金德博士在大量研究实验的基础上,为父母们打造出了与孩子科学沟通的“3T原则”:

☞ 共情关注(Tune in)

这是3T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原则,要求父母有意识的重视孩子的关注点,并做出积极回应。

为什么说亲子沟通是从新生儿时期就开始,因为共情在这个阶段就已经发生了。

最常见的,新手父母面对孩子止不住的哭声往往会精疲力尽,有一种观点认为把宝宝单独放在一边哭是可行的。

事实上,新生儿哭闹得不到及时安抚,对他的大脑是有损伤的,比如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变差,长大后无法信任他人等等。

共情关注的操作有三个步骤:观察、理解、融入

首先是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看看他感兴趣的玩具是什么,注意听他那些咿咿呀呀的发音;

其次是理解,父母要暂时屏蔽掉成人世界的逻辑,然后分析孩子那些动作和语言到底是在表达什么;

最终,父母是在融入中实现与孩子的互动,这种融入不但可以改善亲子关系,更可以通过共同游戏开发孩子的大脑。

☞ 充分交流(Talk more)

这个很容易理解,至于怎样叫做充分,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的描述。这里给出几个具体的操作建议:

  • 首先最常用的是平行讲述。也就是无论在做什么事,都尝试用语句描述这件事,让孩子理解语句和实际内容之间的联系。

示例:宝宝,你是不是拉粑粑了啊?哎呀,好臭啊,现在妈妈要给你换一个新的尿布……换完之后是不是舒服了啊!

  • 尽量少用代词。孩子对代词总会觉得很困惑,父母尽量不要单独使用“这里、那里、这个、那个”。

示例:宝宝,你是不是想吃星星饼啦?(错误:宝宝,你是不是想吃这个啦?)

  • 和大孩子尝试脱离语境的语言,也就是描述当下没有看见或者未曾体验的事物,这种非现实的交流是孩子智力全面提升的标志。

示例:如果等下见到弟弟妹妹,你准备怎么跟他们一起玩呢?

  • 主动做一些语句扩充,也就是在孩子现有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更复杂更有层次的对话。

示例:这个草莓味的蛋糕真好吃,但是甜的东西我们要少吃。(原句:这个蛋糕真好吃。)

☞ 轮流谈话(Take turns)

前面提到的,像“不允许、不可以”这种用语就是典型的封闭式交流,类似的表达还有“不要动、老实点”等等。

这些语言和轮流谈话的精神是明显对立的,单纯的命令只能让孩子因为恐惧和疑惑而停止探索,但父母要做的其实是解释因果关系

比如一个很烫的水壶,我们不能让孩子去碰,层层深入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逻辑:

水壶是用来装水的;

现在这个水壶里面的水是刚烧开的热水;

热水很烫,手碰到了很烫的东西会把皮肤弄伤;

弄伤了就要去医院看医生。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一定会穿插进各种疑问,父母要做的就是循着孩子的疑问一步步解答。

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这种回应可能是表情,也可能某种不完整的表达。

在“3T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不妨再加一个“T”作为备注——关掉电子设备(Turn it off)。

尽管BBC曾有节目指出,接触电子产品能提高孩子的智力,但在本文的语境下,我们必须对电子产品说不。

道理很简单:

手机ipad这样的东西,并不能帮助孩子与他当下的环境产生连接,我们不要指望人工智能和孩子之间能产生真正的交流。

算起来,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黄金时间不过几年而已,扔一个手机给孩子倒是省事,隐性的损失却不可估量。

手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已经是无可替代的存在,但对一个小孩子的父母来说:

我们还是想想,怎么才能多给孩子3200万吧!

来源:家长会了么(jiazhanghuileme),这是一个家长、准家长和以后想当家长的人,都值得关注的公众号。专注于分享儿童教育心得、科学育儿理念、儿童心理研究;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社会百态。原标题:《孩子3岁之前,你能为他多挣3200万》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网络、pexels

编辑:刘韶斐

上一篇: TOP500发起人:ASC竞赛让学生思考超算与人工智能融合

下一篇: 自闭症|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重视!

相关文章

近期看点

精选内容